又一个!中国男篮李昂,冲击NBA
[db:简介]

中国男篮的助理教练李昂,眼下正在亚特兰大老鹰队下属的发展联盟球队天鹰队当助教,冲NBA这事,他真干成了第一步。
这事儿听起来像爽文,可它确实发生了–一个没打过一天职业球的清华数学系毕业生,先在CBA当上助教,再把履历递到NBA球探桌上,最后把合同签了。
李昂今年三十四岁,东北师大附中出来的,高中一边打校队一边刷数学竞赛,直接被保送清华数学系。
大一那年,他替清华打过CUBA阳光组,那也是他球员生涯的巅峰。之后他去巴黎干金融,西装革履地待了没多久就辞职,理由是“还是想回球场”。
于是转身去了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体育管理硕士,顺带把哥大校队的助理教练职位也给毛遂自荐到手。
2024年夏天,老鹰队球探桑德看了他在哥大做的球探报告和防守策略,直接递了合同。李昂成了NBA发展联盟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教练。
有人可能会问:没打过职业的教练,真能服众?可NBA的逻辑跟咱们这儿不一样。老鹰队给他的活儿是录像剪辑、球探报告、个人训练方案,外加防守策略设计,全是数据驱动的精细活。
李昂的数学底子派上了用场:用Python拉数据,R语言跑回归,把对手的每一次挡拆拆成变量,再建模型预测下一步。球员一看,这哥们儿是真能把命中率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不服不行。
他在天鹰队干了一年,今年被中国男篮直接借调回国,成了助教团里最年轻的那个。
郭士强给他的任务也明确:把NBA那套数据分析搬进国家队。
于是就有了咱们在热身赛里看到的变化–进攻节奏从原来的每场78个回合直接拉到88个回合,三分球出手比重涨了12%,全是李昂带着两个实习生连夜跑数据跑出来的。
老教练们一开始也嘀咕:这帮孩子能听懂吗?
李昂倒不急,他把战术板改成PPT,把跑位路线画成动图,晚上十点还拉球员开腾讯会议复盘。
年轻球员吃这套,胡明轩私下说:“李导的PPT连我妈都能看懂。”
当然,他也碰过钉子。第一次给周琦做个人训练计划,他按NBA四号位标准给了三分投射权重,周琦直接一句“我在CBA这么打会被教练骂”。
李昂没争辩,第二天把训练计划里的三分出手全改成高位策应,顺带加了五组罚球。
一周后,周琦的罚球命中率从63%涨到78%,训练完主动找李昂:“李导,三分再加一点吧。”
这事儿传到老鹰队那边,管理层给他发邮件:合同还剩两年,随时欢迎回美国。
有人问他,你觉得中国教练离NBA还有多远?他想了想:“其实不远,只差一次放手让年轻人去试。”说完他又补一句,“别神化我,我就是个会写代码的篮球教练,碰巧把简历投对了邮箱。”
可正是这个“碰巧”,让中国篮球第一次有人站在NBA教练席上。路已经有人蹚开,后面就看谁敢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