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20场赛事,Keep在下怎样一盘棋?

[db:简介]

超6万人次参与,Keep有自己的“大马”

后疫情时代,户外运动迎来爆发,跑步成为最先兴起的第一大户外运动。门槛极低——几乎不需要任何装备,只需一双跑鞋、一条路,就能轻松起跑。

在Keep的4亿注册用户中,约三分之一是活跃跑者。Keep最初作为帮助记录跑步路线和配速的工具,见证了这股跑步热潮的持续升温。随着用户规模扩大,Keep逐渐从数据工具转向线上跑步赛事的组织者,用奖牌为跑者颁发象征荣誉的“运动勋章”,成为年轻人运动社交的领导平台。

当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跑步、爱上跑步、勇敢踏上赛场,同城跑友因为一个跑团相识,五湖四海的跑者因为一场赛事相聚。基于此,Keep启动了线下赛事业务——“城市K马”,以城市为单位打造专业与趣味兼备的精品路跑赛事,满足跑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我们(Keep)以前是个工具,中国跑步用户越来越多,我们希望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赛事活动,五湖四海的跑者能够加入K马的赛道,同城跑友们能同场竞技!”K马相关负责人解释Keep切入线下赛事的初衷。

Keep运动生态的“关键拼图”

以生活方式姿态逐渐深入人心的跑步运动,也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点日常生活场景。有日常化就有源源不断的需求,有需求就有满足需求的服务者,有客群与服务者之间的联动就有商业价值。

在跑步市场商业价值持续放大的背景下,K马之于Keep,也不止于一场场赛事的简单落地,它更像是一种商业与用户体验的双向驱动。在这里,跑者不仅完成了一场比赛,更是在用心搭建的运动社群中找到了归属与连接。与此同时,赛事成为品牌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桥梁,激发出更多合作的可能与市场活力。

与传统赛事单纯提供广告曝光不同,Keep强调的是“用户运营的权益回报”——将品牌权益巧妙地融入跑步场景:洁玉与Keep的联名毛巾、扶他林设立的拉伸区、深蓝汽车的互动抽奖、重庆马拉松参赛名额的抽取……这些细节让品牌与用户之间形成了更深层次的互动,也成为众多品牌一年内签约多场K马赛事的根本原因。

K马背后:打破中国跑步市场“两极分化”认知

自2023年推出城市K马以来,Keep迅速成为国内跑步赛事市场不可忽视的新势力。长期以来,中国的跑步赛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是以传统大规模马拉松为代表的专业赛事,门槛较高,参与者多为既有基础的跑者;另一方面,是缺乏统一标准和专业运营的草根赛事,难以形成稳定的用户社群和优质体验。

两极分化的本质,是中国跑步赛事市场过去处于起步阶段时,赛事组织者存在认知局限。例如有的赛事组织者,将赛事狭义理解为城市马拉松。当全国各大城市一窝蜂推出地方马拉松、却没有足够的硬核跑者消化,就形成所谓的跑步赛事“同质化”“饱和化”现象。又如有志于运营“小而美”赛事的组织者,将办赛注意力集中在赛事主题的新颖性方面,却缺乏最基本的赛事运营标准指引,来保障赛事完成跑得安全、跑得舒心的本源目标。

而现在,随着中国跑步人群继续扩张,圈层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这首先支持到分化的“两极”持续性地积累可观受众,让城市马拉松与小型赛事都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圈层分化还铺垫出一个更庞大的“中间市场”。中间市场的人群具有多样化需求,从大马备战到“竞争性”锻炼,从体验赛事氛围到跑友社交互动……越来越多跑者需要一个不像大型马拉松那样沉重、又有充足的参与乐趣的跑步场景。

城市K马正正切入到这一空白。凭借深厚的用户数据积累和数字化运营能力,Keep不仅为赛事带来了更加年轻化、生活化的表达,也填补了大众跑者对于“轻量级”“多样化”赛事的需求缺口。城市K马通过结合线上社群与线下赛事,将跑步从单一的竞技项目,转变为向运动生活方式进阶。

这对行业而言,不仅是赛道的拓宽,更是赛事运营理念的革新。Keep用科技和社交赋能跑步生态,将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深度融合,推动赛事从传统“活动”向“持续生活方式”的转型。这种模式激活了更多潜在跑者,激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双向连接,也为整个跑步赛事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

2025年,Keep迎来了成立十周年。经过数年打磨和调整,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实现“扭亏为盈”,线下赛事无疑是这份成绩单中关键的一环。

不仅是K马,Keep今年还推出了骑行IP“好骑”,迅速占据城市骑行爱好者的心智。这些多元化的线下项目,是Keep对运动生态的大胆拓展,彰显了其试图通过丰富场景和社群运营,打造完整运动生活方式闭环的野心。

在当下品牌运营的逻辑中,体验式运动和线下社群运营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核心板块。这一转变突破了传统广告与线上流量的局限,使品牌与消费者能在真实场景中产生深层互动。凭借线下赛事的持续布局,Keep已牢牢掌握了潮流运动文化的话语权。

同时,线下赛事也强化了Keep的品牌定位。曾经它是那个教你如何在家锻炼的APP,如今,它正在转变为你身边那个“比赛搭子”。

想象一下,想跑步时,Keep就在家门口举办了一场赛事;刚买自行车,Keep组织骑行局;攀岩兴起,Keep也许已经筹划相关玩法……

Keep不再是赛事的承办方,而是在重新定义“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让运动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

在成为“比赛搭子”的道路上,Keep跑出了自己的速度,也跑出了新的可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