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发Mini版LABUBU,有望成下个超级爆款,泡泡玛特市值超4100亿港元
[db:简介]

文 | 祝玉婷
编辑 | 刘鹏
8月20日上午,在泡泡玛特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宁表示:年初时对公司营收目标是希望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感觉今年达到300亿也很轻松。
8月19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净利润超2024全年,集团业绩再创新高。
发布会上,王宁表示:“回顾过去的半年是很特别的半年,我觉得这半年真的有我们很多努力的结果,也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惊喜,LABUBU已经成为世界级的IP。”
另外,管理层还预计,下半年公司净利润率将继续提升,今年净利润率将在35%左右。
受业绩利好因素影响,泡泡玛特股价低开高走,盘中持续上涨,涨幅超10%,截至发稿报311.4港元/股,续创历史新高,涨幅为10.9%,总市值超4000亿港元,达4182亿港元。
本周发布Mini版LABUBU,王宁称有望成为下个超级爆款
上半年,泡泡玛特最火热的IP无疑是LABUBU,市场也一度非常担忧这家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能力。
对此,王宁在发布会上表示,增长速度是个结果,核心还是更关注发展均衡、健康度。
他阐释了LABUBU成为世界级IP背后的商业意义。他举例称,米老鼠、火影忍者、Hello Kitty等超级IP如今的讨论度并不高,但商业价值仍然很高,这是LABUBU希望实现的目标。
王宁称,今年LABUBU新品相对比较克制,没有过度消耗这个IP,现有需求很大,未来会有很大的价值。
他还在业绩会现场放大招,现场展示了一只mini版LABUBU,并宣布本周将发布。“以前是把LABUBU挂在包上,这个可以挂在手机上。”王宁称,相信它(mini版LABUBU)应该是非常受欢迎的超级爆款。
谈及IP营收占比,王宁特别指出THE MONSTERS销售占比不超过35%,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占比;另一方面,爆款LABUBU仅是THE MONSTERS家族成员之一,未来这个家族有更多可以挖掘的IP潜力。
财报数据显示,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营收48.1亿元,占比34.7%;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营收均突破10亿元,13大艺术家IP实现收入破亿。
关于爆款IP持续性问题,王宁直言,哪怕某一个IP的占比较大,也不意味着“不健康”,这个比例数字并不那么重要。他举例称,就像米老鼠在迪士尼的业绩占比贡献度过大,也不见得就不好。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健康化的 IP平台,目前还是相对均衡的。”王宁表示,最开始公司从一个爆款IP,到如今桌子越摆越满,每个IP都各具特色,想表达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希望能把每个IP真正的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现在一个月的产能是去年同期的十倍以上
“我们上半年的产能确实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发布会上,泡泡玛特供应链负责人袁俊杰坦言。
实际上,上半年随着LABUBU搪胶在全球范围内的抢购热潮,包括线下门店、线上各大电商渠道均长期处于“断货”状态,即使在6月中旬泡泡玛特大规模预售补货,也是被一抢而空。普通消费者难免质疑泡泡玛特是否饥饿营销,产能问题如何解决?
发布会上,袁俊杰透露,在毛绒品类方面,现在一个月的产能是去年同期的十倍以上,现在是3000万只左右。“即使只看今年的七八月份,对比今年的第一季度,也是10倍以上的增幅。”
具体如何提升产能?袁俊杰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讲,精益生产自动化是法宝。从深层次看,要满足来自于真实世界广大粉丝、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做好销售预测,让真实的需求、销售预测、生产计划,这三个数字尽最大程度吻合。”
他举例称,如喷油涂装线,一条生产线一般需要60名有资深技术经验的工人,一个中型以上的工厂约有20条以上的生产线,因此需要至少1200名熟练的技术工人。“实际上这会是一个瓶颈,在产能切换时会面临较大的供应难度。”
袁俊杰表示,通过自动化改造,这条线用工人数减半了,从60人减为30人,并只需要普通技术级别的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
据介绍,泡泡玛特已经规划了全球6大生产基地,包括国内4家,海外2家,通过全球六大生产基地来进一步提升和匹配需求与产能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我们也在实现在线巡检、AI质检等,这些陆续在三季度、四季度将一一呈现。”袁俊杰表示。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毛绒品类实现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1276.2%。
对此,王宁补充表示更关心供应链的健康度和柔性管理。“我们不能一味地看产能增加了多少倍,量很大。因为以前每个单品、每个IP的体量和现在都不一样,一方面希望能尽量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及时调整方向和整个供应链的柔性。”他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反应速度。
美国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正复制国内线上经验到海外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泡泡玛特的海外市场成为最大亮点。四大区域首次业绩分别是:中国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亚太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聚焦到美国市场,上半年净增线下门店19家,达到41家,线下营收8.4亿元,同比增长744.3%。
王宁对此表示,上半年在美国、亚太地区获得了持续的增长,也充分证明了泡泡玛特可以成为一个全球世界级的消费品。“今年下半年有信心,整个北美、亚太的销售数据等于去年国内的销售量,对未来欧洲的表现非常期待。这证明了我们的全球化得到了验证,初步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COO)兼中国区业务总裁司德表示,美国市场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透露,从明年起,会陆续在美国几个大的城市,在非常好的位置推出旗舰店,
另外,从战略上来说,司德指出,泡泡玛特还是核心聚焦整个美国市场,同时用比较慢的速度去探索其他拉美市场的空间,可能还是以线上为主。
他表示,正在将国内线上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例如在海外市场推出抽盒机模式并且进行本土化。目前,美国官网销售在当地市场销售占比已经超过50%,在美国TikTok直播销量月排行基本上处于站内前三。
海外将布局中东、南亚、中欧、中南美等市场,预计年底海外开至200家门店。
组织架构调整没有终点 将持续优化
今年4月,泡泡玛特王宁发布《组织架构全面升级,推进集团全球化战略目标》全员信,启动五年来最大架构调整,提出“向上努力,向外看”推动全球化战略,设立大中华、美洲等四大区,强化十大中台部门协同。
业绩会上,王宁再度表示:组织调整是永恒的话题,没有终点,每天无时无刻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实时调整。
“今年我们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核心逻辑是希望推动整个集团的循环,希望管理更加扁平,策略更加灵活,因为不同区域面临不同问题、不同文化,管理方式也不同。”
“每个国家从语言到文化管理方式都会面对比较大的挑战。怎么来应对这些挑战,其实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希望随着组织的调整,决策更加高效,能够及时解决本土化的一些问题,然后推动集团的国际化。这是调整的一个方向,相信未来我们依旧会对组织架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