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去产能”:成因、方案和给普通人的建议
[db:简介]

“近几年‘内卷式’竞争的出现,并非是企业、雇员变得‘急功近利’所致,其背后有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受经济周期变化、体制机制问题和技术发展规律综合影响。”
文 / 巴九灵
一股“刀刃向内”的改革正在一些重点行业展开。
汽车行业在这轮行动中最出圈,轰轰烈烈的60天账期革命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近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又向各大汽车生产厂家提出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简化返利政策、取消复杂限制条件等呼吁,打响了“反内卷”第二枪。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新能源一家头部企业近期在多家工厂取消夜班、将部分产线产能削减至少1/3,并推迟新增产线计划。
还有“二师兄”。近期,多家头部猪企接相关部门要求,去产能、二育调控、头部企业带头稳价格,集团场暂停能繁母猪扩产,出栏体重也需要控制在120公斤左右。
光伏行业在主动踩刹车。自7月起,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预计供应量将由此前的约64GW降至约45GW。
水泥行业则在展开自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文件,要求各会员企业对照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差异,依法依规按备案日产能和年产能组织生产。
工人正在生产光伏出口订单
观察哪些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可以从两个特征指标入手:
▶▷一是观察产能利用情况,产能利用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说明出现了产能闲置、供需失衡的问题,可能行业内正面临较严重的“内卷式”竞争。
▶▷二是观察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的综合情况。行业毛利率趋势性下行,同时销售费用率上行,则说明该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
未来,相关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整治内卷式竞争:
◎ 第一,短期内加强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长期内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加大国资上缴财政并专项用于建设社保体系。
短期内,可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出口转内销”产品和服务消费,通过适当的财政补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并加大对二孩以上家庭、失业青年群体以及城乡居民领取养老金等特定群体的补助。
长期来看,则需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同时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大幅提高国资上缴财政比重,专项用于社保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至低保水平。
◎ 第二,优化地方政绩考核体系,改革行业自律机制。
具体来说,需要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并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形成广泛共识,遏制恶性竞争。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找准自我定位,增强核心优势,开辟新赛道,进入高水平竞争状态。
◎ 第三,根据不同行业技术发展规律,分类施策进行供给侧引导,并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长
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具体来看,光伏、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扩张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 第一,强投资政策下,一旦市场需求不足,如出口下降、内需不足,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 第二,钢铁、煤炭等上游原材料领域,市场竞争不充分,受政策影响大,价格机制调节不足,容易出现供需失衡的问题。
◎ 第三,近些年,房地产行业治理、压降地方债等举措,导致房地产和传统基建的投资需求萎缩,直接引发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
◎ 第四,受之前产业政策刺激和世界石油危机时期高收益驱动,光伏等产业大规模投资,盲目投资带来高库存风险。
建设中的楼盘
真正去库存、少浪费、提高配置效率应该在于降低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竞争活动,减少干预,让市场价格去调节供给与需求。我们几乎看不到早餐店产能过剩、库存高企,因为这个市场竞争足够充分,价格机制足够有效率。
周掌柜
科技战略专家
欣孚智库首席顾问
产能过剩只在两种情况下泛滥,一种是极致计划经济行政鼓励,另一种是极致市场经济的产业金融化,我们主要克服前一种,提防后一种。
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之外,还有社会保障带来的低消费问题,以至于传统的餐饮、农业生产、工业必需品都存在一定过剩,叠加外部关税等全球地缘政治影响,放大了我们自身的问题。
本质上,反内卷最重要的是防止过度干扰产业发展,也是下大力度克服通缩螺旋带来的恶性竞争,更是为了给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创造好的环境,现在行动比较及时,但需要治标治本。
未来,我认为应当激发市场经济竞争机制,推动银行市场化改革,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同时,应该先让过度补贴和过度监管有序退出,避免过多政策干扰,这个是一切的关键。激发产能再控产能是一个怪圈,关键是要激活需求和市场联动机制。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历史上,曾有多轮“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现在,我们又身处“去产能+出口转内销”的周期了。
从历史上历次“去产能”的经验看,政府将主导这个过程。比如减少政府补贴,引导银行设置贷款门槛;政府牵头,让龙头企业收购兼并腰部或者尾部的企业;对于技术差、污染强的企业,可以直接要求退出。
中国历史上,在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的去产能过程中,实施过配额分配、指标交易、产能置换等机制,这一轮去产能当中不排除也使用类似的办法。
但整体来讲,加强监管,让市场自行消化落后产能可能更好。比如在新能源车行业中,政府只管供货商的账期、是否对4S店压指标、是否有骗补贴的行为,然后考核国资投资新能源车的效益,就可以了。
汽车出口
不经历转型,就无法迎来下一个春天。对此,我对普通人有几点建议:
▶▷第一,如果你身处产能过剩行业,要有所布局了。要么通过自我提升、人脉积累,跻身到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去,要么早点转行,奔赴朝阳产业。
▶▷第二,如果你是投资者,要注意“去产能”的一般规律。当手术刀落下前夕,或者刚落下的时候,全行业的股票可能都会跌;当手术接近完成的时候,行业景气度会好转,出现投资机会。历史上每次煤炭去产能后,留下的头部企业股价都会翻倍。所以,踩准节奏能在“去产能”中挣钱。
▶▷第三,跟落后产能相反的朝阳行业,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虽然当前泡沫不小,但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其中不少企业有较大套利机会。
陶川团队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反内卷”极有可能成为“十五五”规划期的重要主线之一,以便更好地与“做强国内大循环”进行衔接。
展望未来,“反内卷”的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当前“反内卷”更多是依靠行业自律机制,但进展可能相对偏缓。早在今年3月发改委主任便提出“将分行业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的具体方案”。
我们预计在7月政治局会议对政策定调之后,或将由发改委为首,以“部委牵头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方式,深度治理行业“内卷”。
参考“供给侧改革”时期经验,重点行业均推出去产能的量化“KPI”。
如2016年起,中央采取行政化手段,明确对钢铁、煤炭等行业提出压减产能的具体目标。如果是以环保手段和市场化机制引导产能“出清”,也会提出“控产量”或是提高能耗标准等量化目标。事后来看,以煤炭开采、有色加工为代表的领域,在“部委牵头”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产能去化效果。
本篇作者 | 蒋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