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年是如何成功反内卷的?

[db:简介]

近日,反内卷成为国内的重要话题,一时间朝野都在集中议论反内卷的重要性,并为之出谋划策。

实际上,美国历史上也曾遭遇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当时的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费尽周折,却收效甚微,只是最终,美国制造业内卷的难题却奇迹般得到了解决。

1929年-1939年,美国陷入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经济困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可谓煞费苦心。

1931年4月,胡佛政府颁布行政令,鼓励美国制造业企业自愿减少产能,并以“避免恶性竞争”为由劝说企业界能够顺应,不过这一措施收效甚微。

到了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在他的主导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授权政府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直接干预企业生产,阻止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为此罗斯福专门成了一个机构叫“工业复兴管理局”(NRA),推动行业进行所谓的公平竞争(Codes Of Fair Competition)。

当时的罗斯福政府采取了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行政干预:

第一,政府严格限制企业的产能,不允许企业员工延长加班,控制企业的生产时间;

第二,政府严格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和商品的最低价格,限制企业控制成本和恶性竞价;

第三,鼓励工会与企业谈判,尽可能维护工人权利,在缓和企工矛盾的同时,也限制企业的恶性竞争空间;

由于这些政策很多时候类似于苏联的计划经济措施,由此遭到了美国传统经济界的严厉反对,其中部分措施被最高法裁定违宪,并予以制止。

但这些措施当时多多少少缓和内卷和供需失衡的问题。

不过,最终让美国走出内卷的,并不是罗斯福的努力,而是世界大战的爆发,等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全球各国对美国的制造业产能需求激增,大量的订单涌入美国工厂,随着战争的蔓延和各国疯狂的扩军备战,这些需求进一步扩大。

等到1941年初的时候,两年前严重困扰美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不复存在了,美国经济在血与火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繁荣,事实也最终证明了列宁的观察:

“这场世界大战(一战)是(英美)帝国主义解决经济危机唯一可能有效的手段。”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