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断腿还连着肉!乌克兰等6国宣布退出“禁止地雷条约”,要大量使用地雷了?

[db:简介]

图片

▲2025年3月,4名俄军在拖一名伤兵时踩中地雷

▲一名乌军前一秒还和战友说笑,下一秒就被地雷炸飞

1997年国际地雷大会通过了《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随后121个国家在加拿大的渥太华签署了这一公约,因此该公约又称《渥太华禁雷公约》。

目前已有143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126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

《渥太华禁雷公约》的宗旨是立即、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规定:

缔约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用、发展、生产、获取、保留或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唯一例外是各国可为排雷培训目的,保留或转让少量杀伤人员地雷;现存的所有杀伤人员地雷将在公约生效后的四年内予以销毁,现有雷区在10年内清扫干净;

不得以任何方式协助,鼓励或诱使任何人从事公约禁止缔约国从事的任何活动;各缔约国应将本国执行公约的措施、库存和境内布雷的详细情况及销毁计划等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年度报告;如缔约国之间就履约问题产生疑问,可提出澄清要求,甚至可要求赴该国进行“实情调查”。

▲图中所有带颜色的区域,都是已经签署《渥太华禁雷公约》的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等国家没有签署这个条约,只履行了部分条件。

▲几名俄军在排雷时触发诡雷被炸死

但《渥太华禁雷公约》则设定严格的时间框架:缔约国需在公约生效后4年内销毁库存地雷,10年内清除雷区内的地雷,且禁止以安全需求为由延长时限,仅允许因技术或资金问题申请延期,在这一点上,《渥太华禁雷公约》堪称严苛。

从国际合作与核查机制上看,《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比较侧重技术合作与信息共享,要求缔约国向联合国提交扫雷数据,但未建立强制核查机制。

而《渥太华禁雷公约》则设立了履约支助小组和自愿基金,用来推动技术援助与受害者康复,并通过缔约国会议审查执行情况,允许对违约行为进行调查。

此外,这两个条约的适用范围也不一样,《特定常规武器公约》适用于武装冲突期间的军事行动,允许为保护军事目标布设地雷,但需遵守标记和警告义务。

▲中国在1981年加入了《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并1998年批准经以上修正的第二议定书

而《渥太华禁雷公约》在和平时期就禁止持有地雷,且不承认任何军事必要性例外,要求全面消除反人员地雷威胁。

乌克兰这边是在1993年继承苏联签字地位后,批准了《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后来又在2005年批准了《渥太华禁雷公约》,那么为啥到现在又紧跟着波罗的海三国闹着要退出呢?

▲俄乌战场上一名士兵踩中反步兵地雷,右脚掌被炸没了

当前,俄军已经再度占领卢甘斯克州,这让乌军一线防御阵地面临巨大压力。为了阻挡俄军推进,乌军打算在一线战场实施大规模布雷。

并且在2024年11月,美国批准向乌克兰转让反步兵地雷,这项政策在拜登执政时曾经反对,但是特朗普则支持向乌克兰提供地雷。

而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则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感觉受到俄罗斯的威胁,决定重新使用地雷,期初爱沙尼亚国防部反对这项决定,但最终还是妥协。比起人道来,这些国家更愿意用廉价的地雷让自己安全一些罢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