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谈房地产三十年:政策精准与及时,是行业止跌回稳的关键

[db:简介]

文|袁小丽
编辑|刘鹏

8月10日,在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主办的中国房地产三十年荣誉庆典上,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以亲历者视角系统回顾了行业变革历程。他直言当前楼市调整“深度与时长均超预期”,强调“政策精准性与时效性将决定复苏周期”,呼吁加快住房双轨制落地。

孟晓苏指出,回顾房地产三十年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房改前,城镇居民长期处于“蜗居”状态,1986 年数据显示此前 30年全国城镇仅建成7亿平方米住房,人均住房面积仅4.6平方米;1998年房改启动后,房地产业在市场经济推动下成为支柱产业,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跃升至42平方米,房产价值占居民家庭财产 60%-70%,并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至今,市场陷入超预期萎缩,投资额减少1/3、销售额下跌50%、新开工面积缩减 2/3,180多个相关产业受困,家居行业冲击尤为显著。

谈及楼市回升时间,他援引国际经验:美国2008年崩盘后靠政策组合拳4年复苏,此后持续旺盛13年;香港1997年房价下跌后因信心缺失低迷6年,2003年“救市九招” 推动信心恢复;日本曾因舆论与政策问题经历“失去20年”,2013年政策调整后房价连续12年上涨。

他强调,借鉴海外经验,政策及时、精准是止跌关键,需警惕 “政策迟到、药方失效”风险。

面向长远,孟晓苏提出“三个坚信”: 坚信14亿人口的中国内需市场巨大。城镇化仍有很大增量空间,存量人口3亿多新市民需要保障房。中央要求让农村转移人口享受户籍人口同等住房保障。还有巨大的改善性需求。住房仍然是我国人民最大的内需;坚信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美国249年的房地产业仍需求强劲,我国刚刚发展30年,房地产业仍然是经济主引擎;坚信我国需要推行“市场+保障”住房双轨制,包括及时取消限购、做实存量商品房收购及加快保障房建设。

他呼吁各界协力推动市场信心恢复与住房双轨制完善,共同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