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大棋!OpenAI截胡IMO金牌,奥特曼为GPT-5献上“核弹级”预热

[db:简介]

OpenAI又抢了谷歌风头!AI模型最先拿下IMO金牌的头魁原来是谷歌DeepMind,只是因为内部流程审批慢,被OpenAI抢占先机,占尽风头。那助OpenAI拿下IMO金牌的模型有何特殊之处?它背后的争议为何引发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公开出面发声?

谁曾想,OpenAI又抢尽了谷歌的风头!

爆料称,谷歌DeepMind的AI模型早在本周五,也就是两天前,便拿下了IMO金牌。

但由于内部审核慢,需等下周一市场部批准后,DeepMind才能官宣具体情况。

OpenAI抢夺IMO金牌

GPT-5即将诞生

为什么通用推理模型拿下IMO金牌,会受到热烈关注?

简而言之,OpenAI这次的通用推理模型在「通用强化学习和测试时计算扩展方面开辟了新天地。」

这次的通用推理模型有啥不同之处?

陶哲轩点评IMO

针对IMO金牌得主背后争议,数学大佬陶哲轩也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不会评论任何未预先公开测试方法的AI竞赛成绩报告。」

陶哲轩简明扼要,在缺乏受控测试环境的情况下,AI的数学能力难以准确评估。

他指出,很多人对AI有个误解,就是把它的能力看成是「行」或「不行」两个极端。

但实际上,它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范围。你给它提供的计算资源、给它的指令有多好,以及你要求它如何输出结果,都会导致最终效果产生天壤之别。

以人类竞赛举个栗子: 在刚结束的IMO竞赛中,各国派出六名高中生选手组成的团队(由职业数学家担任领队)。

两天赛程中,每位选手每天用四个半小时独立解答三道难题,仅限纸笔演算。

期间选手严禁交流(包括与领队),仅可向监考询问题目表述问题。领队仅在评分环节向评审委员会申诉,不直接参与解题。

都知道,IMO被视为衡量中学生数学能力的金标准:金牌线今年定为35/42分(即完美解答五题),完整解出一题即可获「荣誉提名」。

但若改变竞赛形式,难度将发生剧变!

考虑一下如果我们以其他方式改变奥林匹克竞赛的形式,其难度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比如,给学生几天时间来完成每道题,而不是三个题目只给四个半小时。

在考试开始前,团队负责人会将问题改写成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格式。

学生可以无限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代数软件包、形式化证明助手、教科书或上网搜索。

领队让六人团队同时处理同一个问题,相互交流各自的部分进展和遇到的死胡同。

在此期间,队长会引导学生采用更有利的方法,并在某个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他们知道不太可能成功的方向时进行干预。

提交阶段,每位队员提交解答,但队长只选出「最佳」解答递交竞赛,其余的都弃之不用。

如果团队中的学生都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团队负责人将不会提交任何解决方案,并且会悄然退出比赛,而他们的参与也永远不会被记录。

这些情境下,答案仍「技术性」源自学生之手。

这也说明,竞赛形式的改变能使原本铜牌线下的团队跃升至金牌水平。

「这警示我们,在缺乏统一测试标准的情况下,贸然对比不同AI模型(或AI与人类选手)的IMO表现如同比较苹果与橙子,没有对比意义可言,」陶哲轩指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