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野湃融资数千万背后 国产新势力瞄准6000亿户外市场
[db:简介]

从底层研发切入 松野湃爆品不断
或许很多人对于松野湃并不熟悉,但事实上,在滑雪、户外等垂直场景中,成立仅仅七年的松野湃早已推出了不少小有名气的明星产品。并从滑雪场景切入,专注于研发无缝运动贴身层产品,致力于为运动爱好者带来更专业的运动体验。
在2021年秋冬,松野湃推出的第一款速干衣“湃动系列”,便打破了人们对于速干衣的刻板印象。在随后的“无惧系列”和“御雪系列”,则凭借其设计美学和对于羊毛材料的突破性使用成为雪圈热门款。而在户外领域,松野湃同样推出了“踏风”户外紧身徒步裤、“越山”户外软壳裤等一系列颇受好评的产品。
国产品牌突围 需找准定位优势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户外运动用品市场上,以户外冲锋衣、功能性外套为主要卖点的品牌占据了大多数,这就其中包括消费者熟知的始祖鸟、迪桑特等品牌。而在内衬服饰的选择上,消费者往往会通过耐克、安踏、李宁等成熟的运动品牌,乃至于优衣库这类大众服饰品牌,甚至普通的内衣品牌去采购功能性贴身内衣。
也就是说,在市面上,鲜少有服饰品牌为消费者专供功能性贴身运动衣物。据赵冰透露,松野湃正是看到了这一细分市场存在空白,才借此切入讲究性能的专业户外运动市场。他曾在一场分享会上表示:“从这一层切入,加上自身的研发能力,我们可以迅速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差异,这是我们短期能够进入市场的方式。”
正如赵冰所说,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是松野湃的优势所在。通过自建的SURPINE Lab实验室,松野湃围绕“热感、湿感、压感”开发出六大体感科技,并获得多项专利,为品牌提供系统化的技术支撑。
供应链及技术加成 国产户外品牌仍不断涌现
毋庸置疑,在国内,做户外运动的消费品牌,都希望成为下一个安踏,至少在规模上向安踏看齐。根据财报数据,安踏去年营收是708.26亿,如果加上旗下亚玛芬体育的372.6亿,安踏系年营收已经破千亿。
而原本做跑步鞋起家的安踏,之所以会被贴上户外标签,则在于其收购的始祖鸟、萨洛蒙、可隆、迪桑特等品牌,以及最近收购的德国狼爪,都是各专业户外运动垂直领域的明星品牌。按照品牌定位,这些品牌当属户外品牌中的第一赛道。
另一方面,依靠过去几十年为国际高端品牌代工的经验,中国纺织服饰供应商已经具备了领先全球的供应链优势和技术研发能力。这些中国本土供应商希望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创造更多的利润,打造自主品牌是普遍的做法,同样也符合近年来国家推动产业链升级的趋势。
作为当下的热门赛道,户外用品就成了他们瞄准的目标。但在这个长期被海外品牌把持的市场中,中国本土品牌要生存下来并非易事。比较常见的一个做法是,找到一个巨头们往往不会花太多精力去切入的细分领域,正如松野湃所做的这样。事实上,回顾最近几年的户外产业热潮,探路者、凯乐石、牧高笛、蕉下、伯希和等本土品牌均做到了有“一技傍身”。
其中,探野者定位都市轻户外场景,其“蝉羽”冲锋衣仅重80g,2025年在都市轻徒步场景市占率超25%;牧高笛专注露营场景,冷山2UL帐篷仅重1.8kg却可承载双人空间,成为专业露营者首选;蕉下针对从轻量到硬核的各类户外运动场景推出了不同级别的防晒衣,如今已经被视为“户外防晒第一品牌”;伯希和的冲锋衣累计销量380万件,营收近18亿……
在这个火热的市场中,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户外用品产业深度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运动户外用品市场规模达5227亿元,较上年增长13.48%。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运动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990亿元——尽管竞争激烈,但仍然在高速增长当中。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是,据华西证券的研报显示,美国、欧洲的户外市场,行业渗透率分别达到55%、62%,而中国的行业渗透率仅为28%。面对这样一个诱人的蛋糕,各大品牌的增长空间都还有着足够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