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鲨鱼选中的少年:冰球中国梦,滑进北美主舞台
[db:简介]

12岁独自出国追梦,一个冰球少年的突围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路一点也不普通。
2011年的亚冬会上,中国男子冰球队以1比11负于了韩国队,创造了有史以来中国国家队对韩国国家队的最大比分差。赛场之外,当时冰球在东北以外的地方并不流行,整个北京只有两块冰场。
这一年,王浩西4岁,幼儿园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你一定要去看看这项新运动,真的很酷。”
也就是这一次的邀请,让他对那些身着装备的运动员超人造型迷住了。王浩西的姥爷练过速度滑冰和篮球,妈妈答应他,只要他能坚持练习下来,她就会考虑让他报名。
这一坚持就是8年。到了12岁,王浩西做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离开北京,去加拿大读书、训练,追逐职业冰球的梦想。
这个选择其实并不容易。要知道,大多数热爱体育的青少年在这个年龄关卡,要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职业还是学业。根据调查,在12岁之后,青少年冰球爱好者的减损率高达70%,初中和高中以及大学阶段冰球队伍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在和王浩西的对话中,我们也获知,随着年龄增长,曾经的队友早已纷纷退出,包括那位曾经向他“种草”冰球的朋友。
另一方面,从客观来说,中国冰球教学水平不比加拿大,虽然王浩西6岁起就一直在打青少年俱乐部联赛,但与从小就在加拿大接触精英运动员训练的球员相比,其实已经算是“起步晚”,未来能走多远是未知的。
但小小少年王浩西依旧决定追随内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那遥不可及的梦想。孤注一掷,赌上自己。
到了加拿大之后,王浩西开始学习很多东西——从语言、生活到训练体系,全都要重来。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学习调整心态、如何更沉稳。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训练,休息时则分析NHL比赛,加上一年30到50场比赛,让他技术迅速提升,他先后征战安大略省青年冰球联盟(OJHL)和安大略冰球联盟(OHL),成为一名引人注目的后卫球员。
“可能是中国冰球史上最有前途的球员”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球探称王浩西可能是中国冰球史上最有前途的球员之一。这并不夸张。
中国冰球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冰球运动曾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阶段,在华东、华北等地相继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冰球队,掀起了群众冰球活动的热潮。随后上世纪的70、80年代,我国冰球经历了辉煌时期,世界排名一度提升至第15位,80-90年代初上冰人口达到近10万人,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冰球运动衰落,冰球人口寥寥无几。竞赛成绩甚至达不到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随着2015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奥成功,冰球运动再次升温,从国际赛场来看,冰球教育资源正在逐渐追上国际水平。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截至2024年,北京冰球长期旅美运动员达81人,旅加运动员达104人。目前众多北京运动员活跃于美国NCAA、USHL、BCHL、OJHL等著名联赛。詹佳慧是中国女子冰球队1号守门员,同时在NCAA D1达特茅斯学院校队担任守门员;陈世枫是中国男子冰球队1号守门员,也是NCAA D1布朗大学校队守门员。
而宋安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选中的球员)、王浩西均是先在北京训练,之后才出国。王浩西见证了北京青少年冰球队的从无到有,“冰球妈妈”们也为梦想撑起了一片天,她们在背后无条件支持孩子们追逐冰球梦。
从竞赛水平、群众基础、再到发展历史,中国冰球已经走过了不短的历程,但仍旧缺乏一个明星级别的运动员,如同李娜、郑钦文引爆网球一样,需要一个领袖级的运动员去引爆冰球市场。
王浩西极有可能成为这样的领袖级运动员。
从“孤独”到“守护”:王浩西眼中的中国冰球未来
王浩西本身也有一些优质运动员的性格特质——不仅关注自身,也关注中国冰球的发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浩西说希望自己不是个例,能够激励更多青少年享受冰球比赛。
他对体育大生意解释了这些期望背后的深意:“一路走过来,看着身边朋友们一个个都不打球了,有点难受。以前我们是一起在冰场上疯跑、打完比赛吃饭的伙伴,真的是最开心的时候。现在就我一个人走到了这一步,有时候想起来其实挺孤独的。”
为什么别人放弃了?“有学习压力的,也有受伤的,更多的是家长觉得没必要再打下去了。到了一个年龄段,太多现实的东西就扑上来了。”
而这种“扑上来”的感觉,其实也是中国冰球始终面临的现实困境。
“没有足够的比赛、没有竞争,就很难有上升空间。”王浩西说,“我在国内刚开始练球的时候,冰场也很少,很难有真正系统的训练节奏。”
尽管如此,他并不悲观。“我觉得现在北京冰球,中国冰球,都在一个往更好方向发展的阶段。”
“这次回国,我还和邢隺主任(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聊了一下,她说现在北京是全国冰球发展的最好地区,很多比赛北京都是一、二名,没掉过前三。人口多,经济支撑强,现在越来越多的队伍也加入进来了。“这是一个往上走的过程,空间还很大。”
当笔者问起:如果未来中国冰球不再小众,你希望自己是什么角色?
他顿了顿,说:“我会尽量想办法,去帮助中国的孩子,无论是把他们送去海外,还是在国内建立更好的赛事体系。我现在还没想好要怎么做,但我知道,这是我未来想要去做的事。”
一路走来,王浩西依旧记得冰球带给自己的快乐,一切未变,如同他闯荡北美时使用的名字是“西蒙(Simon)”,是就读国际幼儿园时老师给他取的英文名。
最后一个问题,笔者请他对小冰球少年们说句话,他沉默了一下,说:
“小时候,就多享受比赛本身。和朋友们一起打完球吃饭、打打闹闹,其实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等你长大了,比赛赢了也会开心,但那种纯粹的快乐就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啊,就享受当下。无论经历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享受在球场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