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蹦子硬蹭华为的宗申,竟然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企业?

[db:简介]

什么?华子的智界要出老头乐了?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张照片,看上去是一款名叫 “问界 Q1” 的三蹦子发布会。

当然,左宗申自己作为摩友,是时候上点私货了。

1999年,宗申开始组队参加世界摩托车大赛,组建赛车项目组,第二年就搓出了中国第一辆大排量摩托赛车ZS-750。

可能也是因为宗申对赛车和发动机研发的需求,他们同时找上了当时经营不善的意大利著名车企比亚乔。

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骑的就是比亚乔旗下的Vespa(本图模特为Diana Teliha)

经过三年的谈判,以及两国政府的斡旋,最终宗申与比亚乔在2004年完成合资,比亚乔将给宗申提供50cc-500cc全系列的踏板车发动机技术。

此后,宗申推出了ZIP50、CAMA 100、BYQ 125-2等车,比亚乔的合资弥补了宗申之前踏板车型的空白,并依靠比亚乔的知名度提升了自身的形象。

但当宗申和比亚乔风风火火的扩产推出新车型的时候,危机接踵而至。

首先是中国大规模的禁摩令,2006年,中国已经有168个城市禁、限摩,嘉陵、建设这些行业龙头都在当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到了形势的严峻。

宗申也不例外,哥们刚签了个外国大牌呢,你这禁摩令不就掐断了高端之路吗,左宗申绷不住了。

在当年的杂志上,我们可以看到,左宗申一直在呼吁政策多照顾照顾摩托企业。

但是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摩托当年尾气又臭(排放不达标),飞车抢劫又多,伤亡事故也不少,禁摩在当时是不可逆的趋势。

而当时恰逢世界级的金融危机,宗申一下滑到了谷底。

据左宗申自述,2008年,宗申的订单骤减60%,生产线闲置,形势一度十分紧张。

在如此紧急的事态之下,下沉市场才是宗申最牢固的根基,充分发掘老乡们的潜力,大伙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

于是乎,宗申前面的农用机车开始发力了。凭借与摩托车同源的技术,什么农机、水泵、割草机等农业生产工具应运而生。

2008年,宗申三轮车发动机的销量达到132.26万台,同比增长24.7%,占发动机总销量的43.91%。

到了2009年,宗申的微耕机、茶树修剪机等产品吃上了皇粮,被纳入《2009-2011年国家指出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享受政策补贴,进一步刺激需求。

见如此好卖,宗申趁热打铁的在2013年与意大利Barbieri S.R.L. 合资了个拖拉机公司,15年又跟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农机厂搞起了大型高端农机,各方各面基本都有涉猎。

但是在专注农机发展的时候,宗申与比亚乔忽视了近年来玩乐属性的摩托市场。

当春风、钱江、无极纷纷收割年轻人的时候,宗申和比亚乔却拿不出什么拳头产品。

2024年宗申三个品牌在200cc以上排量销量榜单上排名第九

但很明显,他们志不在此。截至到2024年,宗申的通用机械占比50.29%,超过了摩托的36.77%,成为了第一大业务。

讲到这,宗申的整个发展历程盘得差不多了。

咱们回看宗申整个公司,从一开始的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依靠农机度过难关重回巅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通机、摩托、航空、新能源等多个板块均有涉猎的百亿大企业。

去年宗申还直接出资33.46亿收购了隆鑫24.5513%的股份,两者强强联合,一举超过第一名的长江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的摩企。

那么多人不认识这个品牌,只是因为它的下沉产品距离我们较远。

诶,就是这么巧,差评就有宗申的车主,这倒霉蛋的经历倒挺符合刻板印象。

1万公里的Week 8,后灯断前灯烂,怠速不稳还偶尔熄火,只能在公司附近代代步。但当初买来就5000块,还能苛求什么呢?

而这次的三蹦子事件,也说明宗申过于专注下沉市场了。

既想笼络原来的客群,又想获得更多关注,对现在舆论场的公关逻辑,或者说对网友们的普遍看法缺少了解,甚至是缺少敬畏,最终引发了舆论风波。

但话说回来,网友再怎么喷,好像也不影响哥们卖它的车…

撰文:浩森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糊君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恋爱三年终联姻,宗申比亚乔携手 —— 搜狐汽车

国产摩托车的工匠制作 —— 哈罗摩托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危机反思,左宗申“抬杠”国家政策 —— 英才

远虑与近忧,左宗申纵论中国摩托车行业大势 —— 摩托车信息

一马当先夺锦标——记左宗申和他的宗申集团 —— 科技创业月刊

左宗申摩托飞天梦:拟打造飞机制造全产业链 —— 中国企业家

宗申官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