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RACE | 崇礼168越野赛的宏大与失落

[db:简介]

今年奥信浓100越野赛,组委会提前发布的详细补给信息

每年志贺100越野赛,

组委会都会提前发视频告知选手注意事项

社交媒体建立了新的流量和沟通方式,做为双刃剑。崇礼168越野赛似乎还未适应那些具体的,细致的,人格化的沟通方式。官方的发布信息无论如何滴水不漏,官方图片视频无论怎么样精彩,终究是一个渠道,一种模式。在广泛的内容面前,总有些力不从心。社交媒体时代的沟通方式已经变化了。

崇礼作为滑雪胜地,从街边关闭的雪具店和商铺可以看出来,其他季节一般是安静的。崇礼168越野赛显然是在淡季为属地吸引用户,为商家带来收益的重大活动。赛事官方数据显示 93%的选手来自河北之外。比赛期间酒店一房难求,餐厅热闹喧嚣。不停接单的网约车司机。当地干杂活的工人,广告打印店这几天都有做不完的生意。当地给赛事巨大的支持,因为选手除了带来了人流,带来了消费,也带来了物价。在崇礼的几天中,感觉吃饭等方面的物价比北京还贵,根本不像是一个河北的县城。

一些本地商品展位

对各方面都有经济回报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选手显然是各方面的期待。但这个河北北部的县城,飞机无法直达,北京出发定不到高铁票,从北京自驾开车至少要3,4小时。100公里和168公里周五开跑,周四就要请假出门的安排。每一个方面都在增加选手参赛的难度和成本。为了能吸引选手“克服”各种困难来参赛,越野跑组委会往提供“丰盛”的赛事补给,“豪华”的参赛物资,“保姆般”的赛事服务。每当有一个比赛做出特别的“补给”和“服务”之后,在一片“好评”之外,就迅速成为了用户心中默认的“行业标准”。

在支付报名费,花了时间,舟车劳顿,耗尽体能之后的参赛,选手似乎有理由要求“更多”。但作为一项在户外组织的长距离,充满挑战的赛事。组委会和选手相互之间的责任“边界”究竟应该在哪里?“过度”宣传的“保姆般”服务是不是会让选手不再依赖自身的判断和准备,是否会吸引到各种能力不符合的选手?热爱越野跑,对户外风光环境的体验,对自我能力的检查才是赛事值得去体验的部分,但是焦点都变成了赛事补给和赛事物资。如果关注吃喝,可以留在城市里去餐厅点外卖。如果关注赛事物资,可以逛街或者电商上买。没必要付费给组委会,在无比辛苦后吃点东西,拿点装备。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相对打造特色,控制规模,在“补给”,“物料”和“服务”方面“卷起来”确定性更高。因为组委会,属地,赞助商都需要更多的选手和影响力。“没有赛后补给区”,“补给的功能饮料好像有问题”,”西瓜供应不足“诸如此类每一个方面都可能产生不满。

崇礼168越野赛是全国进入夏季后少有的越野赛事。明年它就要迎来创办之后的第10个年头了。它的规模,商业化程度在越野跑这个领域是世界级的。但如此”庞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却没有让其获得像UTMB,西部100,FUJI100一样的经典性。相比这些赛事,崇礼168的”补给“,”赛事物资“,”服务“都更好。但崇礼168越野赛需要适配各方的需求之外,也要思考怎样才能长久形成自己的风格。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